第一五三八章 战在细雨中(1 / 2)
&esp;&esp;聚将鼓响起,至少说明李询也应该意识到了现在的问题。
&esp;&esp;而等到冯仆赶到的时候,杜齐也已经到了。
&esp;&esp;李询正眉头紧锁,看着正面山谷战场。
&esp;&esp;汉军的霹雳车还在咆哮,石弹一块一块的砸过去,不过汉军步卒大队却没有着急发动进攻。
&esp;&esp;显然李询这里也遇到了问题。
&esp;&esp;“敌人箭矢很密集,应该聚集了很多弓弩手在这边,而且反应很快,一旦我们开始投石就会主动撤退,一旦我们开始进攻就又会扑上来,并且不少箭矢都有毒,军中损伤不少。”李询的主簿苏夔在旁边解释道。
&esp;&esp;苏夔是北周名士苏威的儿子。苏威年少时就名震朝野,只不过因为不想参与到杨坚的谋反之中而逃回家乡。汉军入关中之后,苏威被举荐入御史台,后来又参与制定律法,而他的儿子苏夔颇擅长音律,原来是入礼部乐司,后来因为军中需要有人制作一些振奋士气的歌曲,因此苏夔被借调入军中,转为主簿。
&esp;&esp;此次汉军大规模南下,苏夔因为和李询相识,所以也主动请缨随军,虽然充当主簿,但是他这个主簿更像是个战地采风的记者,一路上文章歌曲倒是做了不少,比如现在军中传唱的“平越歌”就是出自苏夔之手。
&esp;&esp;主簿之职责就是调动士气、巩固将士们的忠心,所以似乎苏夔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本职任务······
&esp;&esp;这一次汉军进攻横山,战线拉开的长,苏夔也自告奋勇担当起来来往联络和统筹情报的任务。对于文化程度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数一数二的他来说,统筹分类一下情报,自然不算什么难事。
&esp;&esp;“好在军中有孙神医坐镇,人还都有救,”见杜齐和冯仆都面露难色,苏夔急忙补充一句,“但是长此以往,士气必然低落。”
&esp;&esp;“我们必须尽快有所突破。”李询终于开口。
&esp;&esp;“可敌人也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,就是要把战斗拖下去。”冯仆苦笑道。
&esp;&esp;旁边的杜齐也点了点头,显然他遇到了冯仆一样的难题。
&esp;&esp;“中路的战斗也并不比两翼好到哪里去,”此时站在李询另一边的监军傅縡也说道,“山路狭窄,敌人又设下层层陷阱,除非用人命一点一点的去填,否则我们短时间内恐怕很难攻入营寨之中。”
&esp;&esp;“将军,监军,”杜齐沉声说道,“余以为与其分散进攻,不如攻其一点。”
&esp;&esp;“为何?”傅縡眉毛一挑。
&esp;&esp;而旁边的李询已经微微颔首:“言之有理。”
&esp;&esp;旋即他向傅縡解释道:“范梵志虽然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,但往往有长处就有弱点,尤其是军队集中在这三处,已然算是走了极端。他想要通过均衡的防御来挡住我们,那我们就用集中进攻破了他的防御,本帅不信现在的进攻他能抵挡得住,面对两倍、三倍于现在的进攻,他还能挡得住。”
&esp;&esp;“虽是这个道理,但是我们真要选择,应该先选择哪一边呢?”傅縡的目光旋即转移向战场。
&esp;&esp;大山茫茫,四处都是硝烟升腾。
&esp;&esp;“中路必然不可选,”李询果断的说道,“只打破中路,两侧敌人居高临下,我们依旧无法正常通行,因此想要突破,必在两翼。”
&esp;&esp;杜齐和冯仆顿时都提起精神。
&esp;&esp;也就是说主攻,肯定会落在他们之中的某一个人身上。
&esp;&esp;“右路各部已经退下了么?”李询看向杜齐。
&esp;&esp;杜齐迟疑片刻,还是点头:“刚才进攻不利,某已经下令先撤退到山脚下准备新一轮进攻。”
&esp;&esp;李询紧接着看向冯仆。
&esp;&esp;冯仆无奈的说道:“某亦是······且慢,将军,左路还有一支偏师仍然在山上!”
&esp;&esp;李询怔了一下:“杜伏威?”
&esp;&esp;“没错,杜伏威和冯喜带着六百人作为佯攻,现在他们还没有撤退!”冯仆急忙回答。
&esp;&esp;李询笑道:“这个家伙还真是个福将,听说当初会稽城就是他第一个冲进去的。那就进攻左侧营寨,务必在天黑之前拿下来!”
&esp;&esp;李询把基调定下来,冯仆和杜齐自然就没有二话,同时拱手应诺。
&esp;&esp;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