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五十六章 兵源(2 / 2)
&esp;&esp;南陈军中缺少足够的丁壮、整个领导阶层都在偏向老年化,而实际上北周又何尝不存在这个问题?
&esp;&esp;这些年北周和北齐征战不休,又和南陈时有摩擦,这中间都是有大量士卒伤亡的,而北周相比于南陈,还有一个属于半后方的巴蜀,所以尚且可以通过不断抽调年轻的巴蜀守军来弥补军队的损失,继续占据优势。
&esp;&esp;只不过这种补充方法怎么看也有饮鸩止渴的味道,因此现在呈现在李荩忱面前的巴蜀守军几乎没有一战之力。
&esp;&esp;戴才的那些部下李荩忱也都看过了,能够挑选出来补充进军队的不过只有区区两三百人,剩下的最多拿来充当衙役或者劳力,李荩忱可不敢带着这样的军队上战场。
&esp;&esp;而戴才话锋一转:“将军,实际上巴蜀人丁稀少,只是汉人少罢了,不知道将军可曾听说过白眊兵?”
&esp;&esp;白眊兵李荩忱怎么可能不知道,这是三国时期刘备的亲卫部队,统带这一支部队的赵云、陈到等人哪一个不是赫赫有名?而实际上白眊兵真的有完整的结构框架,还是在刘备入蜀稳定下来之后。
&esp;&esp;而当时白眊兵的兵源和蜀汉另外一支传奇部队——无当飞军的兵源差不多,都不是来自汉人。更或者说在三国那个汉人人口骤减的时代,魏蜀吴三国,尤其是地处偏僻的蜀国和吴国,其兵员主要来源实际上都已经不是汉人,吴国的来自山越,而蜀国的······
&esp;&esp;“你是说巴人?”李荩忱皱了皱眉。
&esp;&esp;说句好听点叫“巴人”,而按照这个时代更普遍的说法,应该叫“蛮”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