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回气运被夺后我名满天下 第144章(1 / 3)
&esp;&esp;沈父叹口气,“还在打,不过摄政王并未让边城百姓受到过半分影响。”
&esp;&esp;不管世人如何惧怕这位摄政王,觉得他冷血无情,但沈父都很敬佩这位殿下,保得大凉百姓这些年的安康。
&esp;&esp;沈糯低低的叹了口气。
&esp;&esp;三人又闲聊了会儿,沈父精神比不上两个孩子,先回去歇息。
&esp;&esp;庭院只剩下沈焕和沈糯两人。
&esp;&esp;沈焕低声问,“姐,是不是老宅跟这里,你都弄过什么东西?”
&esp;&esp;他进了这宅子,感觉也很舒服,就跟水云村的老宅一样。
&esp;&esp;沈糯没瞒着阿焕,笑道:“家里还有这里都布了聚气阵,阿焕别担心,对我没有影响的,这阵法只会养人,住在里面,我修行起来也更加顺畅。”她知晓,阿焕是担心她弄些什么,让家人身体好好的,反倒影响了她自己的寿命。
&esp;&esp;沈焕一听,并不会影响阿糯姐的寿元,他才松口气。
&esp;&esp;两姐弟难得相处片刻,都靠在椅背上,慢慢的畅聊起来。
&esp;&esp;之前陶大夫人帮着找过京城的书院和官学,沈糯自己也打探过,京城里,书院更好些,因为官学里大部分都是官家子弟,有些名不虚实,加上里面都是官家子弟,更加难管教,有些骄横的还敢顶撞夫子,所以不少真正想考功名的学生,并不是很喜欢进官学。
&esp;&esp;但不管是官学还是书院,想进去都得考试,考试都是很难的。
&esp;&esp;不过一些不怎么出名的书院,考试稍微简单的。
&esp;&esp;但很多学子,寒窗苦读,为的不就是考功名,进入好的书院,遇见学问更好的夫子,这样考取功名的可能就越大。
&esp;&esp;所以大多数学子,都是希望进入好的书院。
&esp;&esp;京城里面最好的一家书院叫碧江书院。
&esp;&esp;它虽然不是京城最大的书院,但里面有位很出名的夫子。
&esp;&esp;这位卓夫子年岁已高,曾也在朝中为官,但他为人太过耿直,不太适应朝堂,在朝堂上没迁升太高,后来到了四十多岁,他不喜朝堂上那些明争暗斗,就致仕离开朝堂,恰巧碧江书院招收夫子,他便去了。
&esp;&esp;在碧江书院一待,就是二十年。
&esp;&esp;他教出来的好些学生,都高中进士,在朝为官。
&esp;&esp;所以碧江书院也一跃成为学子们最想进的书院。
&esp;&esp;但碧江书院不大,每年也就招几十名学子,加上章夫子年岁越高,性子越发古怪,有些考的很好的学生他也不见得收,所以很多学子都摸不清这位夫子招学生的标准。
&esp;&esp;沈糯是想让阿焕去碧江书院的。
&esp;&esp;她对沈焕道:“听闻章老夫子性格虽有些古怪,但考试的成绩并不是进笔书院的唯一标准,我觉得阿焕可以去试试,而且阿焕来的也很巧,再过几日,碧江书院就要开始招收今年的学子了。”
&esp;&esp;阿焕在水云村是案首,但其实在京城这样才子多如牛毛的地方,阿焕的学问的确不算比较出彩的。
&esp;&esp;阿焕都是靠着勤学苦读,比很多学子用了更多时间去挑灯夜读,才得到这样的成绩。
&esp;&esp;碧江既不是纯靠成绩来说话,她觉得阿焕可以去试试。
&esp;&esp;沈焕在边关就已听闻过碧江书院里章夫子的名声,他其实也想去碧江书院的。
&esp;&esp;“阿姐放心,我会努力的。”
&esp;&esp;次日,沈糯陪沈家人用过早食,就跟沈焕出门,过去碧江书院。
&esp;&esp;碧江书院外面人山人海的,这两日是最后填写报考文书的时间,人自然多。
&esp;&esp;很多都是家人陪着学子一起过来的。
&esp;&esp;沈糯和沈焕挤了进去,拿了张填写的文书出来填写。
&esp;&esp;等填写时,沈糯才发现其实今日填写文书的人不多,更大部分学子都是来凑凑热闹的,也或许是前几日他们都已经填报过。
&esp;&esp;这填报文书只是写清楚姓名,年龄,户籍,现京城居住的地方即可回去。
&esp;&esp;沈焕把文书填写好后,交给碧江书院门口的夫子。
&esp;&esp;今日来的夫子年纪看着不大,四十多岁的模样,并不是章夫子。
&es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