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八百九十二章 不凡(2 / 3)

加入书签

&esp;&esp;“打开。”姜冏道。

&esp;&esp;赵瑄将灰布揭开,其下是一座木架。木架上端正摆放着整套铁甲和刀、戟等物。铁甲的形制与当代惯用的筒袖铠不同,胸前的甲叶为整块锻打而成,打磨得光芒耀目。刀戟等武器也一看便知精良。

&esp;&esp;“这是益州人愿意卖给我们的甲胄。此甲刀剑难伤,坚固之极,而其甲叶如此巨大,可见制造的手段必然极其独特。只这样一套甲胄,便能换到凉州的一匹千里马!这样一把刀也是!”

&esp;&esp;姜冏拔刀斜挥,寒光一闪,木架侧面一段小枝应声而断,宛如切割豆腐。

&esp;&esp;姜冏拍了拍木架,问道:“子瑛可知,这样的甲胄,这样的刀,是汉中王麾下何人所用?”

&esp;&esp;赵瑄凝神看看甲叶上锻打出的精美花纹:“或是汉中王麾下猛将,或者资深的校尉?”

&esp;&esp;“是曲长和都伯。”

&esp;&esp;“什么?”

&esp;&esp;“我曾仔细询问益州来的商贾,听说汉中王麾下,有司金校尉专职负责开矿、冶铁,并用专门的水力机械,制造各种器物。在成都、江陵、交州苍梧,都有规模巨大的铁场。近两年来,汉中王麾下各部的披甲率不断提高,如今曲长和都伯一级,都已经能够配备这样的铁甲,寻常士卒所用也是不差。子瑛觉得,有如此坚甲利兵的数十万众,汉中王要讨伐曹贼,复兴汉室,是不是并非纯然吹嘘?是不是有几分把握?”

&esp;&esp;“都道汉中王麾下重臣诸葛亮擅治国……却不知竟厉害到这种程度?”

&esp;&esp;赵瑄尚在迟疑,姜冏又将他带到下一处。

&esp;&esp;掀开遮布,下面是一座案几。案几上摆着几件小东西,有竹制的版牍,还有绢帛,还有摸上去手感很粗糙的纸卷。

&esp;&esp;“这倒不是拿来卖的,而是商贾们送给我的礼物。子瑛,你打开看看。”

&esp;&esp;赵瑄将之一一打开看过。

&esp;&esp;这些版牍或书卷上的文字倒不精深,有《训纂篇》、《急就篇》等开蒙所用的书籍,还有《孝经》和摘抄自《周髀算经》、《九章算术》只言片语,重新编纂的文字。

&esp;&esp;“这是?”

&esp;&esp;“汉中王麾下有重将曰新宁侯雷远,曾在巴郡击溃马超所部,迫得马超溃逃至羌地存身。此君如今官拜左将军、董督交州。他在交州,遣人持此传授麾下退役老卒,然后授予他们田地,使他们出任基层吏员。后来,此举被荆州、益州等地陆续效法,这样的书籍,陆续经过数次增删,以使之适合小吏所用。其中这一篇……”

&esp;&esp;姜冏翻开一页,手按在其上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几行:“此篇名为三字经,据说乃交州大儒薛综所拟,其文辞虽浅白,却隐有大义蕴藏,非同小可。”

&esp;&esp;“三字经?这薛综未免大言不惭…”赵瑄是正经学过经的士人,当下笑了笑。他顺着姜冏所指,轻声念了一段,又悚然吃惊:“果然不凡!有些门道!”

&esp;&esp;接着还有好几处被灰布遮挡的物件,姜冏却不忙着带赵瑄去看。

&esp;&esp;他领着赵瑄回座,沉声道:“子瑛,我带你看的三样东西。其一曰耕,其二曰战,其三曰敦厚人文、授学教育。汉中王既能做到这三件事,你觉得,他比马超如何?汉中王的政权,比那个许都的空头朝廷如何?”

&esp;&esp;赵瑄半晌无语。

&esp;&esp;过了好一会儿,他低声问道:“然则,仲弈公,你现在被禁锢在家,还能做什么呢?”

&esp;&esp;“总有事可以做的。”姜冏微笑道:“子瑛愿意帮我么?”

&esp;&esp;“仲弈公,容我想一想。”

&esp;&esp;就在他两人谈话的时候,通报凉州军情的信使踏入江陵前将军府。

&esp;&esp;前将军府里,素日里都是戒备森严之状,但今日后院里的花园被特地整理出来,额外摆了鲜花,还布设了新制的秋千和木头小马和小车等物。

&esp;&esp;花丛锦绣中,有少女孩童前后追逐着,嬉笑打闹。他们的笑声清脆,在湛蓝的天空下传出很远。

&esp;&esp;就连素来严肃高矜的关羽,看到这样的情形,也不禁面带微笑。

&esp;&esp;那信使便在此时来到,俯身禀道:“关将军,雷将军,有蜀中军报。”

&esp;&esp;关羽从信匣中取出信件,展开看了看,稍稍皱眉。

&esp;&esp;他捋了捋长须,向旁坐的雷远略微倾身道:“续之,凉州那边的事,有些蹊跷。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