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411章 狭路相逢(2 / 3)

加入书签

道给她拉拉被子,掖掖被角了……

&esp;&esp;当然,现在不是逃难路上,这些事确实轮不到夏浔来管,这个……有点难为人家了,不过……问候一声总可以吧?她气就气在夏浔把她丢给姐夫之后,就好象完全忘了她这个人似的,那种被他轻视的感觉让她很难受,现在终于爆发了出来。

&esp;&esp;夏浔苦笑着求饶:“好好好,算我怕了你了,我来想办法。姑奶奶你别叫了成么,叫我的头都大了!”

&esp;&esp;茗儿得意起来,却故作矜持地道:“杨大人不用这么客气,本姑娘可没有做人长辈的习惯……”

&esp;&esp;“对,我嘴欠……”夏浔认命了,他扭过头,没好气地冲着站在远处的蒋梦熊嚷:“你,过来!”

&esp;&esp;蒋梦熊赶紧屁颠屁颠地跑过来:“大人。”

&esp;&esp;夏浔道:“皇上马上就要回城了,我得立即赶过去,你,先找个地方,妥善安置这位小祖宗……”

&esp;&esp;茗儿不乐意了,她可不愿意比夏浔辈儿大,哪怕他随口说说也不行,小妮子马上瞪起一双慧黠美丽的大眼睛,不开心地道:“我是谁祖宗?”

&esp;&esp;夏浔一指蒋梦熊:“他!”

&esp;&esp;茗儿小瑶鼻儿一翘,“哼”了一声不说话了。

&esp;&esp;夏浔策马奔向朝阳门的时候,朱棣已经到了朝阳门,刚到门口,就被两个人拦住了。

&esp;&esp;这两人身着朝服,庄严隆重,却是御使连楹和董镛。

&esp;&esp;朱棣早在与建帝谈判的时候,就列出了“奸佞榜”二十九人,其并没有这两个人的名字。他们对削藩并不热衷,对方黄之流的削藩手段更不以为然,但是朱棣进城、建帝之后,他们也没有跟着吴有道等官员一起去觐见燕王,向燕王劝进。

&esp;&esp;他们一直在等待,等待燕王下一步的行动。

&esp;&esp;你说你是靖难,可以,朝廷兵马打不过你,我们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自然只能听之任之。

&esp;&esp;建皇帝,他们同样没有办法,旧主虽去,他们并未选择殉死追随,朱允对他们远未达到以国士相待的地步,朱允以国士相待的是方孝孺,方孝孺都未自杀呢。

&esp;&esp;但是他们也有他们的坚持,那就是道统,道统是天下奠基,万不可废。建皇帝死了,小太子朱奎也死了,可是建帝还有个两岁的小儿子朱圭,靖难既已结束,这帝位就该传给朱圭,就算朱圭年幼,不能掌理国家,建帝还有几个兄弟在,你朱棣自己做皇帝,那就是失了道统。

&esp;&esp;做为儒家弟子,这是他们万万不能容忍的。可是他们两个不是劝进之臣,无缘随朱棣赴孝陵祭祖,孝陵山脚下护卫森严,他们也混不进去,所以一直候在朝阳门这朱棣必经之处等着。一见朱棣的仪仗到了,连楹和董镛立即举起警卫士卒横拦的长枪,向朱棣的仪仗扑去。

&esp;&esp;朱棣的侍卫一见马上将他们拦住,朱棣见是两个官,不觉有些疑惑,他把手轻轻一举,侍候在一旁的纪纲连忙喊道:“放开他们!”

&esp;&esp;两个御使扑到朱棣身边,一把揪住他的马缰绳,厉声喝道:“逆贼,下马!”

&esp;&esp;这一声大喝,百官尽失颜色,朱棣把脸一沉,沉声道:“你们说甚么?”

&esp;&esp;连楹正气凛然地道:“以臣篡君,可谓忠乎?以叔残侄,可谓仁乎?背先帝分封之制,可谓孝乎?既曰靖难,窃据主位,名分纪法荡然无存,这不是逆贼吗?”

&esp;&esp;朱棣没想到刚刚回城,就受到他们如此诘难,只气得面赤如血,他还未及回话,纪纲已大声喝道:“孟圣人说,君视臣为草芥,则臣视君为仇寇,君王不仁,何以尽忠!你说以叔残侄,四年以来种种,你眼瞎了不到?到底是以叔残侄还是侄残叔父!背叛先帝分封之制的,到底是建皇帝还是燕王殿下!来人,把这两个奸臣同党拿下!”

&esp;&esp;连楹和董镛破口大骂,连楹被两个侍卫拧住臂膀,他仍挣扎着跳起来,朝朱棣脸上狠狠吐了一口唾沫,厉声喝道:“狼子野心,天地可鉴,朱棣逆贼,不得好死!”

&esp;&esp;朱棣脸上露出一丝令人心悸的笑容,轻轻颔首道:“好,骂得好,你道本王的钢刀不利么?”

&esp;&esp;他的目攸地闪过一片血色,沉声喝道:“把他们就地斩首!”

&esp;&esp;纪纲把手一挥,锦衣侍卫拖起连楹、董镛就走,二人仍旧骂不绝口,直到被锦衣大汉拉到路旁摁倒,扬起钢刀“噗噗”两声,干净俐落地砍下了他们的人头,骂声这才止歇,围观百姓顿时传出一阵惊呼。

&esp;&esp;伴在朱棣身边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