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241章 无言的反抗(2 / 3)

加入书签

是滋润润娇嫩嫩的,微微翕动着想要问什么的样子,夏浔本来确实有话要对她说,一瞧那可爱的样子,不禁食指大动,便伸出手去,圈住她纤细的腰肢,吻上了她的樱唇。

&esp;&esp;“嗯?唔……”

&esp;&esp;谢谢反应过来,双手环上了他的脖子,热情奔放,带着青涩稚嫩地回应起来。

&esp;&esp;然后,就见夏浔环在谢谢腰间的大手悄悄向臀部滑去。

&esp;&esp;再然后,就听“啪”的一声,很清脆,好象在打蚊子,夏浔不满的声音:“这么漂亮的八月十五,你不让,摸还不让摸吗?”

&esp;&esp;谢谢吃吃地笑起来:“等明年八月十五,本姑娘进了你家的门儿,你随便,摸你随便摸,现在呀……不成!说吧,什么事儿需要本姑娘亲自出马?”

&esp;&esp;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
&esp;&esp;朝廷敕令,诸藩议周王之罪。

&esp;&esp;屁民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,可诸藩王爷们却好象突然变成了天聋地哑,一点声息都没有了。

&esp;&esp;兔死狐悲,王爷们怎能落井下石?

&esp;&esp;可皇上下旨议罪,又怎能抗旨?

&esp;&esp;所以,所有的王爷都在盯着燕王,他怎么做。燕王是周王的亲兄弟,是周王一母同胞的亲大哥,大明二十多个亲王,现在他的岁数最大,是诸王之长,所有的王爷都想知道,燕王会做出什么举动。

&esp;&esp;从六月到七月,从七月到八月,从八月到九月,北平依然在沉默。

&esp;&esp;燕王府大殿内,此刻鸦雀无声,数度商议无果,朝廷已再三催促,燕王已经拖不过去了,今天不得不召集王府臣武将再度议罪。

&esp;&esp;朱棣按着双膝,腰杆儿笔直地坐在王位上,脸色比王府上空的天色还要阴沉,左右武也都默不作声。

&esp;&esp;“皇上动手了,皇上真的动手了,拿周王开刀,这就是冲着俺来的呀,俺已交了兵权,你还不放心么?你到底要欺我到几时,到底要欺我到什么地步?欺人太甚!”

&esp;&esp;心头一股无名怒火上冲,朱棣额头的青筋忽地绷了起来,半晌,半晌,那绷起的青筋才缓缓平复下去,朱棣吐出一口浊气,说道:“五弟之事,朝廷已多次催促,拖不得了,今天,怎么也要议出个结果来,大家都说说吧,葛诚,你是俺王府长史,你先说!”

&esp;&esp;“这个……”

&esp;&esp;葛诚一脸苦色,前说过,王府属官大多是王爷自行任命的,但是职位最高的几个官员却是由朝廷直接指派的,首当其冲就是长史,长史于王府,就相当于丞相于朝廷。问题是,王府毕竟不是朝廷,所以长史最重要的职责,不是上佐天子,理阴阳,顺四时,下遂万物之宜,外镇抚四夷诸侯,内亲附百姓,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,而是替王爷背黑锅。

&esp;&esp;长史,就是专业背黑锅的。

&esp;&esp;王爷问起,葛诚不能不答,只好吞吞吐吐地道:“王爷镇守北平,周王镇守开封,诸王不得相见,亦不得各离藩地,自从就藩之后,可以说王爷与周王之间,也很难有什么来往。周王做过些甚么事,王爷自然也不知其详。若贸然定议,不管是说有罪无罪,都没证据可言啊。依微臣愚见,不如不予置评,恭请圣裁便是了。”

&esp;&esp;朱棣冷哼一声道:“皇上已下敕令,俺能不予置评吗,说吧,到底该议个什么罪!”

&esp;&esp;王府仪宾李瑞忍不住了,跳出来大声道:“王爷,周王蓄意谋反,就连他的儿子都向朝廷举告了,这还能有错吗?谋逆大罪,朝廷只判他个贬为庶民,流放云南,实在是太轻了。王爷如今是诸藩之长,当为朝廷表率,建议朝廷重议其罪,纵不杀他满门,也当诛除首恶,以正宗室之风。”

&esp;&esp;这仪宾可不是驸马,而是王府里掌管礼仪的官儿,这个李瑞字锦程,读书人,年轻气盛的,还以为自己这番对朝廷无比忠心的话甚是妥当,不想一出口便激怒了燕王次子朱高煦,皇上这招棋,到底冲着谁去的,他早就明白了,如今见李瑞这个书呆子胳膊肘儿往外拐,替朝廷帮腔,立即指着他的鼻子骂道:“向朝廷举告造反就是真的反了?什么凭据也不要了?那老子说你造反,是不是就该砍了你的狗头!朝廷放个屁,你都当是香的。”

&esp;&esp;李瑞气得哆嗦道:“二王子,你你……你,堂堂王子,怎能学那粗鲁武人,出言不逊,实在……实在有辱身份。本官忝为王府仪宾,要向王爷告你!告你!”

&esp;&esp;李仪宾这句话立即得罪了站班的武将,这些人粗鲁惯了,也在燕王面前随便惯了,立即破口大骂:“武人怎么啦?没有我们武人刀头舔血,出生入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