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69 好事成双(1 / 2)
&esp;&esp;陆昌斌在房间里来回踱着步子。
&esp;&esp;这次参加的大会预定是五天,已经进行了三天,还剩两天,但他此时一分钟都不想呆下去了。
&esp;&esp;他想不明白,宁为四个副手都是实验室的人,而且大家都天天泡在实验室里,宁为是怎么一声不吭的把软件写了出来,还顺便去申请了个发明专利的。
&esp;&esp;真的,陆昌斌自觉已经对宁为够重视了,但这才过了多久?
&esp;&esp;他预计起码要半年、一年的项目,半个月就完成了?
&esp;&esp;这是什么神仙速度?完全不给人反应的机会啊!
&esp;&esp;早知道是这种故事,数院不肯给项目拨款,实验室是真的可以给啊!
&esp;&esp;两分钟后,陆昌斌做出了决定。
&esp;&esp;接下来的会议可以不参加了,但他一定要第一时间去看看湍流系统的运行情况,然后跟宁为深谈一次。
&esp;&esp;发明专利已经申请了,还有软著。
&esp;&esp;如果湍流算法真的如同宁为在开题项目报告中介绍的那般,软著作者当然是宁为的,软著一定要留在实验室,作为成果!这可是两年后实验室申请国重极为重要的筹码。
&esp;&esp;尤其是当他脑海里浮现出刚刚老同学的那副嘴脸……
&esp;&esp;于是,陆昌斌立刻给组委会的工作人员打了个电话,说明自己有急事要赶回江城。然后拿出手机开始改签机票。
&esp;&esp;挺不错,第二天清晨就有一班飞机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就在陆昌斌做出决定的时候,宁为刚刚记录完数据,正打算关上电脑,早点上床,好好睡上一觉。
&esp;&esp;毕竟这段时间他是真的把自己逼得很厉害,连续半个月,每天工作近十八个小时,要说不累,那绝对是假的。
&esp;&esp;在准备关闭电脑前,宁为突然想起投给《science》的论文还不知道已经进入哪个环节了,于是鼠标移开,打开了《science》的投稿系统,然后看着反馈的aept,半晌没反应过来。
&esp;&esp;这就被接受了?
&esp;&esp;什么情况?
&esp;&esp;中间步骤呢?
&esp;&esp;这时候宁为才想起来,他已经有整整一周没关注过发论文的事了。
&esp;&esp;果不其然,顶刊的主编、副主编跟评审员们的效率真的是高啊!之前《nature》已经给过他惊喜,没想到《science》再次给了他惊喜。
&esp;&esp;宁为完全没想到,期刊这边的效率如此之高,是因为两大期刊跟某数学家之间的恩怨情仇。
&esp;&esp;好吧,这当然是个极好的消息。
&esp;&esp;一方面,二十万的奖金又稳了。
&esp;&esp;另一方面,也算给实验室的余兴伟跟三位研究生这段时间的忙碌有了个交代。
&esp;&esp;毕竟人家牺牲了上课时间,来帮助自己,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。
&esp;&esp;老宁从小就教育宁为,做人既要坚持原则,也要大气。
&esp;&esp;该给人家分润的好处,绝对的不能小气,不然谁会真心对你?
&esp;&esp;但属于自己的东西也绝对不能无条件就让出去,不然都以为你老实好欺负,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,以后只会让自己步步维艰。
&esp;&esp;这只是一个底层小人物在生活中总结出的社会生存哲学,但对于老宁来说,大概是他能给孩子唯一的人生建议了。
&esp;&esp;宁为决定第二天就向大家宣布这个好消息,然后打开了邮箱。
&esp;&esp;以他的经验,既然自己的论文通过了,主编会给自己发一封邮件,告诉他论文将在哪一期哪一版刊载出来。上次《nature》的主编亨德尔就是这么操作的。
&esp;&esp;果然,邮箱里已经躺着一封来自于《science》的邮件,只是这封邮件除了告知了他这些信息之外,还另外有一句留言,是他的论文评审员之一留的。
&esp;&esp;这操作又让宁为不懂了。
&esp;&esp;以他有限的经验来看,一般评审员如果有意见,应该能在投稿系统中看到,而且主编应该会把意见反馈,然后让他进行修改才对。
&esp;&esp;怎么就直接发了?
&esp;&esp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