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七百六十五章 侯爷国舅私下商议(2 / 3)

加入书签

等人才到这房间前头来,杨璟不多时便走出来,在内侍们的带领下,见到了陈守度。

&esp;&esp;陈守度与贾似道显然是争论不休一整夜,双方官员一个个双眼通红,眼眶发黑,人人开口都是一股口臭味,不过谈判的结果显然无法令双方满意。

&esp;&esp;因为无论是贾似道还是陈守度,神色都并不太友善。

&esp;&esp;见得杨璟到来,这些人也缓和了一些,贾似道暂且退了回来,与杨璟分说了双方争论的焦点。

&esp;&esp;蒙古人虽然暂时退兵,但他们的军队很庞大,在其他地方还有数万兵马,前来攻打龙渊城的只是其中一部分罢了。

&esp;&esp;再加上大理方面源源不断提供兵源,各种粮草兵秣也都是大理方面在供应,是以蒙古人远远未到大势已去的绝境。

&esp;&esp;既然蒙古人只是暂时退兵,这场仗自然还是要继续打下去的,只不过贾似道要求协防龙渊城,以免蒙古人卷土重来,而陈守度却坚决反对,要宋军撤离升龙道,往南边掩杀蒙古军。

&esp;&esp;双方的意图都很明显,贾似道不想放过这个控制安南的机会,只要宋军还在龙渊城,主动权便会牢牢抓在大宋这边,而陈守度自然是不愿意的。

&esp;&esp;另一个焦点就是安南必须要向大宋皇帝陛下呈递捷报,以下属国主的身份,对赵昀歌功颂德一番。

&esp;&esp;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,若是寻常日子,安南国主也不是没做过这些事情。

&esp;&esp;可眼下情况不同,若陈煛真的送了国书,便相当于彻底臣服于大宋,往后都必须接受大宋的管制了!

&esp;&esp;陈守度的意思很明确,安南可以报捷,但只能由他这个太保相国来上奏,以安南兵部的名义,而不是陈煛这个安南国王的名义。

&esp;&esp;而其他零零碎碎包括支付给大宋军费,商议往后对大宋的朝贡等等,方方面面都有着虽然不大,却又不容忽视,不得不去争论的各种分歧。

&esp;&esp;贾似道是个欺软怕硬的人,若是与金人或者蒙古人议和,只怕让他出卖国土换取安宁,他都是愿意的。

&esp;&esp;可安南在他眼中,便如同蒙古人眼中的大宋一般软弱可欺,蒙古人欺负大宋,欺负他贾似道,他贾似道自然要欺负安南,从安南身上弥补回来,找回那种优越感和自豪感。

&esp;&esp;杨璟听了贾似道和陈守度的争论内容之后,也不由衷心地赞了贾似道几句,说他劳苦功高云云。

&esp;&esp;虽然只是随口说说,但杨璟的表态还是让贾似道感到非常的欣慰,说明自己并非白费口舌,卖力争取的东西,毕竟还是有所价值和深厚意义的。

&esp;&esp;杨璟压低了声音,朝贾似道轻声说:“国舅爷,这外交上的事情,我可以全权交给你,但是…”

&esp;&esp;贾似道不由心头大喜,他也知道杨璟不是易与之辈,虽然这本来就是他的职责和权柄,但杨璟拿捏着他的痛脚,真要遏制他,贾似道也是无计可施的,此时赶忙朝杨璟道。

&esp;&esp;“若真是如此,那么用兵军事,我也可以让侯爷自己做主!”贾似道本来就是监军,他能够说出这句话来,可见这外交上占便宜,于他而言是多么重要了。

&esp;&esp;只是杨璟并不是很满意,因为即便贾似道不表态,如今的军事他这个监军也插不上手。

&esp;&esp;杨璟摇了摇头,朝贾似道继续说道:“用兵之事还要另说,本帅是想提醒国舅爷,风光体面什么的,要不要无所谓,实际好处却是一点都不能少,包括各族蛮兵的军费酬劳这些,绝不能短缺!”

&esp;&esp;贾似道一听便皱眉头了,这大宋数十年来第一次打出国门之外,可谓扬眉吐气,自然要风风光光宣扬天下,彰显皇帝陛下的伟大武功,怎能做闷声发财之事!

&esp;&esp;“这实际好处是不能少,但颜面上也需好看才是的…”贾似道如是说着。

&esp;&esp;杨璟也知道此人好大喜功,更想给赵昀戴一顶文治武功千古明君的帽子,眼下也不好跟他争论,只是摆了摆手道。

&esp;&esp;“你能够争赢便随你,不过有一点必须做到。”

&esp;&esp;贾似道听得杨璟松口,不由心花怒放,朝杨璟问道:“不知侯爷想要本官做什么?”

&esp;&esp;杨璟朝陈守度那边瞥了一眼,而后朝贾似道说:“陈守度是不是摄政掌权,本侯管不着,他要当家作主无视陈煛也无所谓,但陈煛是官家册封的安南国王,国舅爷有什么要商量,只能找陈煛对话,绝不可与陈守度私相授受,我的意思,你可明白!”

&esp;&esp;杨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