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七百零零零章 交出家底一路往南(2 / 3)

加入书签

赵昀无法容忍的,试问哪个皇帝能够容忍一个臣子超过自己?

&esp;&esp;赵构可不就是因为这个,才杀了岳飞爷爷么?

&esp;&esp;而由此也可以看出,杨璟回到南宋朝廷,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!

&esp;&esp;所谓匹夫一怒,血溅五步,天子一怒则伏尸百万,杨璟能不能承受赵昀的怒火,那是一回事,赵昀的怒火会掀起双方战争,致使生灵涂炭,百姓遭殃,又是另一回事了。

&esp;&esp;当杨璟做出这个决定之后,或许有人不明白,或许有人深以为然,无论如何,义军在城头见到杨璟的那一刻开始,他就以这种形象存在于义军的心目当中,似乎永不磨灭一般。

&esp;&esp;城头那一幕太过热血沸腾,以致于所有人都无法忘怀。

&esp;&esp;杨璟也参与了洛阳的一些战后事宜,见过了义军大大小小主要的将领和佐官,甚至成为了大战略的主要策划人之一。

&esp;&esp;只是在洛阳待了几天,他终究还是要离开了,还是要继续往南而去了。

&esp;&esp;他也在义军之中见到了葛长庚和董尚志等人,他们跟着义军,日子过得也不错。

&esp;&esp;葛长庚等人为杨璟疗伤之后,也为自己的修行打开了全新的境界,和更高的追求,他们在武道上的修炼,已经到了极致,却发现境界上的修炼,有着更高远的天空。

&esp;&esp;当他们发现杨璟玄功大成,凝聚出了独一无二的灵惑内丹之时,也是赞叹不已。

&esp;&esp;杨璟仿佛又回到了一清二白的状态,辛苦打拼来的力量,全都交给了宗云,仿佛为他人做了嫁衣,一夜回到了解放前,不得不再次面对南宋朝廷,就如同他从大理回来那样。

&esp;&esp;只是这一次却有所不同,他的身边仍旧有风若尘和鹿白鱼,却又多了个姒锦,以及姒锦越来越明显的肚子。

&esp;&esp;当然了,即便在大理,姒锦其实也一直暗中跟着杨璟,此时看来,姒锦跟随杨璟的时间,比风若尘还要长。

&esp;&esp;至于她私底下为杨璟挡下了多少次危险,又为杨璟默默付出了多少,她不愿说,但杨璟或多或少都能够知道,更清楚她完全有资格在杨璟面前要多任性就有多任性。

&esp;&esp;除了她们的誓死追随,杨璟还带着阿什莉伯爵夫人和妮茉,以及忠心耿耿的林爵陆长安以及李彧,陈密则在朝廷与杨璟之间周旋。

&esp;&esp;而今次回京,葛长庚和董尚志也会跟着回去,毕竟他们已经老了,而且他们都是名望厚重到连赵昀都必须尊敬的地步,有他们维护着,杨璟的风险也就小一些了。

&esp;&esp;历经了一年多时间,杨璟终于再次踏上了南方大地,只是无论是眼界还是心境之上,杨璟都已经脱胎换骨。

&esp;&esp;别人或许认为今次南行,会是杨璟最凶险的一次,但他却有着不同的见解。

&esp;&esp;他也知道很危险,但他必须回去,他必须为义军再争取一些时间,如果他失败了,那么汉人民族将再度迎来危机,朝廷和义军若真打起来,所有的一切努力,也就付之东流了。

&esp;&esp;他必须从中斡旋,找到解决的办法,保住胜利的果实,无论宗云最后是否要当皇帝,他都必须先打败蒙古人,然后再来考虑其他事情。

&esp;&esp;为了这个目标,杨璟必须说服赵昀,必须挫败朝堂上那些肮脏的尔虞我诈。

&esp;&esp;朝堂和军事,都是杨璟不擅长的领域,也都是他最为厌恶的事情之一。

&esp;&esp;但事到如今,他不得不去面对其中的一个,如果无法说服这些人,那么他就必须打败这些人,而连杨璟自己都认为,想要说服这些顽固的文官,可能性是非常低的。

&esp;&esp;到了二月间,春暖花开,杨璟终于回到了安丰军,见了李庭芝和杜庶,由李庭芝和杜庶向朝廷发奏折,请示了赵昀。

&esp;&esp;到了二月底,朝廷方面终于有了回信,同意了杨璟回归朝堂复命述职的请示。

&esp;&esp;李庭芝和杜庶是致力于恢复汉人河山的,若非王命在身,他们恨不得亲自加入义军,因为义军的胜利,实在太过振奋人心,洛阳之战,堪称这大大几十年来,最大的一场胜利,试问哪个汉人不热血沸腾?

&esp;&esp;杨璟又跟他们交托了不少事情,才心情凝重地踏上了回归临安的旅途。

&esp;&esp;这一路同样是坐船,同样是走水路,不由让杨璟回想起当初自己在洞庭湖畔,刚刚来到这个时代的回忆。

&esp;&esp;要想起仁春医馆,想起初见宋风雅,想起宋慈,一幕幕在脑海之中回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